盲修瞎练空费力 | Lisa老师每日分享(2022.07.02)

2022-07-02 17:06:35 1035 Lisa


女声:AI微软晓晓

男声:AI微软云健

女声:AI微软晓佳(粤语)


男声朗读:朱师兄 点此进入



视频朗读:



盲修瞎炼空费力,纵然落发也徒然。[ 明代憨山大师《费闲歌》第二、三偈“出家容易守戒难,信愿全无总是闲,净戒不持空费力,纵然落发也徒然。修行容易遇师难,不遇明师总是闲,自作聪明空费力,盲修瞎炼也徒然 。”]

用功全靠个人,用功的方法知道了就行了。即使你遇到了,究竟是不是做对了,你自己也弄不清。如果你真的有用到方法,修行没有什么巧妙,就是放下来,把你放不下的事情放下来,把你所贪、所染的这些都放下来。

我们学习坐禅,方法与技巧只是助缘,如果打坐没有坐到最后,半途而废,就叫做放弃。我们修习内观,为什么叫内观?是看清楚,洞察真相,也理解自己(对痛受)的无能为力。为什么观呼吸总是逃避,观感受总是避痛,方法总是用不上呢?自己要从自身当中找到原因。你的困扰,都是自己想像出来的。

人之所以有烦恼,乃因心有牵挂,看不破、放不下、舍不得等,要断烦恼,要先断念。

观呼吸是断念的方法,内观是由触受上断。佛教十二因缘从无明为始,一个牵引着一个,不断接续生死轮回。

禅修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,有信心地持续下去,在生命的旅途上做一个勇敢的人。

放下需要勇猛无畏。倘若执着太深,烦恼势必粗重;断念象征一种离执力,远离执念的能力,此亦为一种心灵力量。

当你禅修了一段时间,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念有否改变、对人对事的离执心有否进展?自作因果自承当。不论你在任何时候,苦是没有办法逃避的,更无法以逃避来去除,解脱苦的唯一方法就是放下贪求。贪求是无法逃避的,它需要的是真正的放下。因此,动来动去是无法让我们解脱痛苦和不满的。

打坐的不适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贪欲的大好机会,也是修行的所在。如果不会在这里学习,在生活上别的地方大概也更无法学习,这些是没有人教的。

在禅修中有现成的机会跟我们的贪爱、一切悲苦的起因学习。你的舒适与不适感受,也只是一种学习。通常你不是得不到它们,就是留不住它们,放下欲求意,即放下不满足,但这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,这需要练习而成就。

柔软的心是强硬的反面。一个柔和的人长养了自己的心,达到唯思已过,不寻人短的地步。看见自己有过失是有益处的,因为多少都能予以导正;至于寻人之短,则一点意义也没有;争执乃至试图说服他人都毫无意义。一个柔和的人,也是一个内省、以正念省察自己的人。

佛陀曾用一个譬喻来描述听闻佛法的四种人——用四种不同的土罐。第一种罐子底下有许多洞,一灌水就漏,这种人是马上听、马上忘,而且忘得一干二净;第二类罐子是有裂痕,水灌进去后,会渗透出来,这种人是听完离席,走到门外,便忘光了;第三种罐子是早已灌满了水,这些说法我懂的,不是根本没注意听,而是听到也无动于衷——不论我们倒任何东西进去,他们仍旧充满着自已的知识和见解;最后一种是既没有漏洞也没有裂痕,而且还完全干净的空罐子,只要倒入干净的新水,水便得以保全,任何取水喝的人,都会神清气爽,神采奕奕。这就像学习打坐的人,本来是很容易的事,但为什么总是做得力不从心,容易放逸,原地踏步,半途而废,或从未开始呢?自己思考。


招募校对义工,欢迎有耐心有一定空闲时间的同修,有文字和佛学基础更佳,有意做义工的同修可以添加页尾微信联系我们。Sadhu~ Sadhu~ Sadhu~


如果有练习中的疑问,可点击此处给老师留言,整理问答后会发布于网站。


点击下载校对原稿查阅


繁体原文:

盲修瞎煉空费力,縱然落髮也徒然

用功全靠個人,用功的方法知道了就行了,即使你遇到了,究竟是不是你也弄不清。因此,如果你真的有用到方法,修行没有甚麽巧妙,就是放下来,把你放不下的事情放下来,把你所貪所染的这些放下来。
當我們在學習坐禅,方法与技巧只是助缘,如果打坐没有做到最後,半途而廢,叫做放棄,我們修習內觀,爲什麽叫內觀?是看清楚,洞察真相,和理解自已的無能為力,為什麽觀呼吸总是逃避,觀感受总是避痛,方法总是用不上呢?自已要從自身當中找到原因。你的困擾,都是自巳想像出来的。
人之所以有烦恼,乃因心有牽掛,看不破,放不下,捨不得等,要断烦恼,要先断念。
觀呼吸是断念的方法,內觀是由觸受上断,佛教十二因缘從無明為始,一個牽引著一個,不断接續生死輪迥。
而禅修需要極大的勇氣与毅力,有信心的持續下去,在生命的旅途上做一個勇敢的人。
放下需要勇猛無畏,倘若執著太深,烦恼勢必粗重,断念象徵一种离執力,遠离執念的能力,此亦為一种心灵力量。
當你禅修了一段時間,觀察一下自巳的心念有否改变,对人对事的离執心有進展否,自做因果自承當。不論你在任何時候,苦是没有辦法逃避的,更无法以逃避来去除,解脱苦的唯一方法就是放下贪求,贪求是无法逃避的,它需要的是真正的放下,因此,動来動去是无法讓我們解脱痛苦和不滿的。
打坐的不適给了我們一個認識贪欲的大好机会,也是修行的所在,如果不在这裡學習,在生活上别的地方大概也无法學習,这些是没有人教的。
在禅修中有现成的机会跟我們的貪爱,一切悲苦的起因學習,当你舒适与不適的感受,也只是一种學習,通常不是得不到它們,就是留不住它們,放下欲求意即放下不满足,但这绝不可能一蹴即成的,这需要練習而成就。
柔软的心是强硬的反面,一個柔和的人長養了自巳的心,達到唯思已过,不尋人短的地步,看見自巳有过失是有益處的,因為多少都能予以导正,至於尋人之短,則一点意義也没有,爭執乃至試圖說服他人都毫无意義。一個柔和的人,也是一個內省,以正念省察自已的人。
佛陀將聽聞佛法的人,曾用一個譬喻来描述四類型的人,用四种不同的土罐。第一种罐子底下有許多洞,一灌水就漏,这种人是馬上聽馬上忘,且忘得一乾二净。第二類的罐子是有裂痕,水灌進去後,会渗透出来,这种人是聽完离席,走到門外,便忘光了,第三种是罐子則是早已灌滿了水,这些說我懂的人,不是根本没注意聽,就是聽到也无動於衷,不論我們倒任何東西進去,他們仍舊充滿著自已的知識和見解,还有一种既没有漏洞也没有裂痕,而且还完全净空的罐子,只要倒入乾净的新水,水便得以保全,任何取水喝的人,都会神清氣爽,神彩奕奕。这就像學習打坐的人,本来是很容易的事,但為什麽总是做得力不從心,容易放逸,原地踏步,半途而廢,或從未開始呢?,自已考試?


注:简体版使用MicrosoftWord翻译功能,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,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,谢谢。